论文摘要
放大 缩小

伴许莫氏结节的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矢状参数变化

邹俊, 杨少锋, 杨惠林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目的: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目前已经被普遍认为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这些骨折椎体内有时会伴有许莫氏结节。许莫氏结节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变有着密切的关系。伴有许莫氏结节的腰椎骨折患者PKP治疗后影像学矢状位参数的变化以及长期疗效的研究,目前仍未见相关报道。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A组)伴有许莫氏结节的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随机连续选取无许莫氏结节的患者50例(B组)。随访时间最短2年,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第一天、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以及骨折椎体高度((椎体前缘+中间+后缘)/3)、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Cobb角改善率、腰椎前凸角以及椎体节段活动度等影像学参数。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参数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VAS相对于术前均显著降低(A组:31.7 ± 8.1 vs. 70.3 ± 11.6;B组:26.7 ± 9.9 vs. 73.3 ± 10.1),末次随访A组VAS显著高于B组(42.9 ± 8.5 vs. 29.65 ± 7.5)(p<0.01)。对于影像学参数,术后第一天两组平均椎体高度均显著高于各自术前水平(p<0.01),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p<0.01),两组之间椎体高度和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然而,末次随访中,A组平均椎体高度显著小于B组(p<0.001),Cobb角明显高于B组(p<0.001)。相关性分析发现,末次随访A组VAS评分与其椎体高度、Cobb角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69,p<0.001;r=0.47,p<0.005)。
结论: PKP治疗腰椎OVCF患者,术后都能迅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腰痛。但是长期随访发现,伴有许莫氏结节患者,Cobb角改善率及腰椎前凸角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节段活动度增大,而平均椎体高度降低、椎体Cobb角显著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这些变化导致椎体后凸畸形加大、矢状位失衡从而产生远期腰痛症状的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伴有许莫氏结节患者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正常患者。因此,密切注意观察矢状面平衡参数,如椎体高度、Cobb角等显得尤为重要。对于OVCF患者,应重视许莫氏结节的影响,在临床随访中定期检测,特别是影像学的矢状位参数,通过规律的腰背肌锻炼、抗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等干预手段,从而避免或减少矢状位失衡,防止远期腰痛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