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论文摘要
放大 缩小

新生儿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同轮状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刘立颖, 钱渊, 朱汝南, 贾立平, 董慧瑾, 赵林清

首都儿科研究所

目的: 通过比较健康新生儿,无腹泻症状但轮状病毒阳性的新生儿以及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新生儿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组成,评估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5例新生儿粪便标本,其中5例为健康新生儿(A组),5例为轮状病毒阳性无症状新生儿(B组),5例为轮状病毒阳性的腹泻患儿(C组)。提取样本中细菌基因组总DNA,并对其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PCR扩增,并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测序。保留高质量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平均每份样品测序得到36285条高质量序列,按照97%相似性将全部序列聚类为121个分类单位(OTU)。只有OUT1OUT2在所有样品中被测到,具体分类分别是嗜热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肠道菌群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R0.34P0.002),然而菌群的多样性(包括其复杂性和丰富度)差异却没有统计学意义。肠道菌群共检测到7个门类,13个纲,19个目,33个科以及76个属的细菌。三个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三组新生儿中厚壁菌门的占比具有显著差异,C组占比最高。相对丰度超过0.1%12个菌科中,有6个菌科的相对丰度至少在两组间差异明显,包括双歧杆菌科、肠杆菌科、梭状芽孢杆菌科、肠球菌科、链球菌科和韦荣球菌科。轮状病毒感染后肠球菌科的丰富度显著降低(P0.03),而当腹泻症状出现后链球菌科的细菌占比明显升高(P0.01)。双歧杆菌科和肠杆菌科的细菌随着轮状病毒感染逐渐发生改变,在腹泻新生儿中的丰度降低显著。
 
结论: 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组成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在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中链球菌群极度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