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论文摘要
放大 缩小

小肠造瘘术后营养不良患儿营养治疗

刘瑞萍, 方莹, 任晓霞, 李虹, 杨洪彬

西安市儿童医院

目的: 一、病历资料
女,7岁5月,以“进行性体重下降3月余”入院。患儿5月前发热,最高39.8℃,后出现腹痛,脐周及右下腹明显,持续5-10分钟自行缓解,1-2次/日,无呕吐、腹胀及腹泻,腹痛与发热、进食无明确关系,伴口腔溃疡。入院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溃疡性口腔炎、脓毒症。抗感染治疗20天好转出院。
出院20天后再次发热、口腔溃疡,性质同前,再次住院,诊断同前,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某夜间出现剧烈腹痛,转入外科。
急诊“剖腹探查术”,诊断:多发肠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施行手术:多发肠穿孔修补;回肠双腔造瘘术。术后16天出院。术后未诉腹痛。术后与家人同食,普食。进食量较前明显增加,但不断消瘦。
入院查体:体重12.0kg身高126.0cm 面容消瘦,皮包骨样,皮肤苍白,皮下脂肪消失。瘘口流量很多。
辅助检查:
血氯 80.0 mmol/L,血钠 115.0 mmol/L,血红蛋白 84.0 g/L
入院诊断: 1. 营养不良(重度) 2. 营养性贫血(中度) 3. 电解质紊乱(低钠、低氯 )4. 肠穿孔造瘘术后
 
方法: 二、病情分析
1. 体重变化:病史5月,首次发病体重19kg,出院时17kg,二次住院至手术前体重17kg,术后出院体重16kg。本次入院体重12kg。5月内体重下降7kg,高达37%。
2. 营养不良原因分析:术后未规范化营养支持;术后消化道结构不完整,消化吸收面积减少,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短,消化吸收率低;双腔造瘘后旷置肠管未被利用;未营养专科全面营养评估和随访。
3. 病情进展趋势:如不营养支持,体重继续下降,肠液丢失过多,电解质紊乱,甚至低钠抽搐,病情危重。
4. 胃肠道功能评价
造口以上:上消化道及小肠上段结构功能完整
造口以下:术后3月,病变消化道结构应已修复
耐受能力:远端造口肠管旷置久,粘膜不同程度萎缩,功能不全,无胰液助消化,故需短肽MCT配方。
 
结果: 三、营养治疗方案
1. 治疗目标
近期:纠正营养不良,尽早关瘘;
远期:恢复正常生活,实现追赶生长
2. 治疗方案:全营养支持、肠内肠外联合应用
肠内营养(EN):利用旷置肠管实施肠内营养,造瘘口放置营养管,予以短肽MCT配方奶,微量泵16-24小时泵入。
肠外营养(PN):深静脉24小时输入全营养素,全合一方式。
经口喂养:稠厚食物,少量多次,不作为营养素主要来源,满足患儿食欲要求。
3. 注意事项:循序渐进,PN+EN,逐渐达到目标量(见图1)
营养素用量:由少到多
营养素浓度:由稀到稠
EN/PN渗透压:由低到高
输入速度:由慢到快

 
结论: 四、营养治疗效果
入院12kg,33天体重增加至17kg,行关瘘术,术后恢复好,饮食指导后出院。出院后随访,7岁8月时体重20kg。(见图2)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36-441.